
血液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(室间质评)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、统一、可比的关键环节178炒股配资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1. 评价对象与项目
o 评价项目覆盖血液传播病毒的核酸检测:HIV RNA、HBV DNA、HCV RNA等,检测方法以实时荧光PCR或转录介导扩增(TMA)为主。
o 同时涉及血清学、血型、ALT等其他血液检测项目,形成综合室间质评体系。
2. 样本来源与要求
o 采用国家或省级临检中心统一制备的盲样(弱阳性、阴性),每批次至少1份1.5 3倍检测限的弱阳性和3份阴性样本随机加入检测流程。
o 样本必须具备均一性、稳定性、明确标识,且在运输、保存过程中保持冷链和防污染要求。
3. 评价频次与组织
o 常规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室间质评;对检测量大、承担重点筛查任务的实验室可适当提高频次。
o 由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或省级疾控机构统一组织,统一发布样本、收集结果、发布报告。
展开剩余68%4. 结果提交与评判标准
o 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专用平台上传检测结果(定性阳/阴、Ct值等),平台对比靶值并给出合格/不合格判定。
o 合格标准通常为检测值落在靶值±2 SD范围内;若在±2 SD ±3 SD之间视为轻度偏差,≥±3 SD则需整改。
5. 不合格处理与改进措施
o 对不合格实验室要求限期整改,重新检测同批样本并提交复核报告;若未在规定时间内通过,将被通报批评并暂停核酸检测业务。
o 质量管理部门需分析偏差原因(试剂、仪器、操作或人员),并开展针对性培训、设备校准或更换试剂等纠正措施。
6. 报告与信息利用
o 质评报告包括靶值、各实验室检测偏差、整体合格率及改进建议,供实验室内部质量改进和上级监管使用。
o 合格率已达99.7%以上,体现全国核酸检测实验室整体质量水平较高。
通过上述六大环节,血液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能够实现检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,确保血液安全和临床诊断的可靠性。
发布于:上海市腾思控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